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发布时间: 2009-01-09

     2008年4月12日-13日,由中国汉画学会主办,山东邹城市人民政府、济宁市文物局承办的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山东省邹城市开幕。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顾森,副会长朱青生、蒋英炬、武利华、陈江风,文化部社团管理司办公室主任王永芳,济宁市文物局局长高洪林,邹城市市委常、副市长王永玲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国内汉画学研究专家朱存明、黄雅峰、杨爱国、黄佩贤、游振群、李荣有等以及来自祖国各地的120余名中国汉画学会会员出席本届年会。这次与会代表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数量明显增多,从本届会议论文集的质量来看,研究课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本次会议新增选三十多名新会员,大多是全国各个高校的研究生,反映了我国汉画研究后继有人,学术园地百花齐放的可喜现象。      
  4月12日上午,汉画学会副会长陈江风主持大会代表发言。中国汉画学会理事、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员院长朱存明教授首先发言。他认为汉民族不仅有一部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有一个图像表现的世界。汉代图像的出土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古代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汉代许多独特的民俗,以其百科全书式的图像形式表现在汉画像中。他提出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汉画研究的必须在方法上有所突破,他提出图像学与符号学的方法的运用将对汉画研究起到推动作用。香港城市大学的黄佩贤女士从研究壁画的功能出发,探讨了壁画图像的宽泛性及独特性。来自淮北市文化局的朱永德从汉画保护学的角度具体介绍了皖北“抱鼓石”形汉代画像石祠堂。他从“抱鼓石”形汉代石祠的现存状况及分布范围、形制、典型画像、时代分期和雕刻风格几方面详细介绍了皖北“抱鼓石”形祠堂的与众不同,呼吁专家学者对皖北“抱鼓石”形汉代画像石祠堂投入更多的关注,让皖北“抱鼓石”形汉代画像石祠堂在中国汉画像序列中得到其应有的位置。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杨爱国馆长从艺术学的角度解读了邹城峄山镇照山庄出土的东汉铜镜。他认为东汉铜镜中的“羽人相对执杵捣药”体现秦末及两汉动乱时期中的求生精神。湖南省博物馆的游振群女士以2007年写的《T形帛画的名称和性质综述》译文结尾提出的“‘T形帛画’缘何是‘T’形?”及“‘非衣’为何称作‘非衣’?”两个问题进行了再思量,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学术同仁们的更深入的探讨。江苏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何志国院长从宗教学的角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孔望山造像仪轨比较清晰佛像及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运用图像志方法分析后认为孔望山造像的佛像具有早期佛教特点,只不过在汉魏时期被人们当作外来之神——胡神(即佛神)加以供奉,他由此得出,孔望山佛像造像性质具有“佛神模式”的特点。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的朱青生教授将《汉代研究文献篇目索引数据库》作为礼物送给了十一届汉画年会,为与会的专家学者今后进行汉画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12日下午,会议代表参观了在邹城博物馆举办的《鲁西南地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和孟庙、孟府景区。与会学者通过对邹城市汉画像石实地考察,一致认为,邹城是我国汉画像石发源地之一。 
  4月13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汉画学界的专家学者分成两个小组就汉画中的社会学、艺术学、宗教学以及保护学等几方面进行了激烈的探论。与往届会议相比有所发展的是在本届讨论会中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提到了汉画的研究方法与前景的问题。这是自2006年南阳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召开以来的一个大的飞跃,推动了汉画学术的发展。这次会议提出了很多新的学术见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新的学术观点的提出


  汉化民俗学的研究是本届年会的新特色,朱存明教授认为汉画是中国民族性的表达,汉化具有民族寻根的意思,汉化是我们久远的一个梦。。郑先兴。。神话原型。。。。,来自徐州师范大学的顾颖和杨双运用西方美学理论解读汉画像乐舞中的“悲剧精神”与“狂欢化”,这在汉画像乐舞研究中,是一种新的见解,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对汉画进行了研究。南阳汉画馆的牛天伟从伏羲女娲的创世神性和规矩的功能等方面探究了此类画像的象征意义。 


  二、新的研究方法的讨论与运用


  对汉画研究方法的讨论是本次年会的讨论焦点,朱存明教授曾在上一届年会上对汉画的研究方法的历史嬗变进行了梳理,归纳为金石学方法、考古学方法、文化学方法、艺术学方法等四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与符号学这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提出,两年来在汉画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感到汉画艺术的研究方法正面临着转型问题。围绕着方法问题,本届年会上,两个讨论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李荣有教授认为朱存明教授汉画研究新方法的提出推动了汉画学术的发展。他进一步认为汉画应从汉代的艺术精神、审美观念上来研究,他提出了需要积极构建学科团队,加强专题研究和主题研究的设想,指出如今的汉画像研究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方法上都应有所突破。而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郑立君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田野调查的方法比较重要,与学科建设相比更充实,更扎实。研究方法的辩论使讨论会开得非常热烈。从本届年会提交的论文来看,很多的学者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各种新的方法研究汉画像。来自杭州汉化研究所的张峰大胆运用新兴的数字虚拟技术,为汉画像石墓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方法与途径。这一方法对整个历史文化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来自成都的刘振宇和左志丹提供了一篇很有意义的论文《四川汉代画像砖的造假与鉴定》,他们经过对造假作坊的参观,了解并记录了造假的全过程。了解汉画的鉴定是对汉画时代精神的把握,是对汉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准确界定,掌握画像砖的鉴定方法应该成为汉化研究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三、新材料的发现 


  来自东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杨浩给本届年会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新发现。2007年10月在山东省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一组罕见的色彩精美、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目前壁画墓石已运至省博物馆保存。这些汉代壁画为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壁画,填补了山东省汉代考古的空白,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东平商城汉墓的发掘为我国早期绘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山东乃至全国汉代壁画和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更为汉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是无资料。 
  本次年会十三日中午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