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2007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0-04-15
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2007年度工作总结
 
       “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是徐州师范大学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已经形成的学科优势于2007年6月正式下文成立的实体性的研究机构。汉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健全组织机构上做了一些工作。首先成立了汉文化研究院,在学校的支持些,在美术学院的五楼,落实了办公设备,有办公室三间,配有电脑、打字机、电话、网络等。落实管理文件,制定工作制度,每月召开院长办公会议,研究院里的重大事务。学校给配备了秘书,并给了半个编制。规划了三个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五个研究所:汉代区域文化研究所,汉画像艺术研究所,汉代音乐文学研究所,汉代宗教文化研究所,汉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所;三室一馆:办公室,资料室,《汉文化研究》编辑室,博物馆。正在逐步落实。
        2.积极开展工作。半年来做积极聘任国内外有影响的汉文化研究专家任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成立《汉文化研究》刊物编辑部,并发出征稿启事,目前已经收集到汉文化研究的论文30余篇,正在落实出版。准备编辑出版汉文化研究丛书,已经落实著作三部。待经费到位即可出版。
        3.组织力量,积极申报省宣传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为下一步的申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汉文化研究院成立后,为了扩大影响,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11月16日隆重地举行了中国汉画学会理事会暨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韩宝平副校长主持揭牌仪式,杨亦鸣副校长宣读了关于成立汉文化研究院的文件,校党委朱淮沂书记和徐州市委宣传部邹徐文部长为汉文化研究院揭牌并分别致辞,汉文化研究院介绍了汉文化研究院的情况及其工作设想,最后,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顾森教授致辞。一些媒体作了宣传报道,扩大了影响。
        5.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汉文化研究院成立后,组织召开 2007年中国汉画学会理事会。顾森会长,朱青生、康兰英副会长主持的本次会议。武利华、黄雅峰等专家、学者在本次会议上针对如何促进汉画像研究的发展、汉画像研究的新方法、域外汉画像研究机构及成果、编撰全国汉画图像集成等汉画像研究界十分关注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另外朱存明院长还参加了在四川大学召开的中国俗文化年会;王建副院长参加了秦汉史研究会的学术会议;赵明奇馆长出国考察了博物馆工作。
        6.积极面向地方,为地方发展服务。朱存明院长,被徐州市委聘为“2007年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学术顾问,参与整个旅游节的策划与设计,并在24个省市汉文化旅游联盟上讲解汉文化,宣传了徐州,宣传了汉文化研究院。朱存明还被徐州市委宣传部聘为《新徐州·新形象》丛书《历史之旅》的主编。
        7.本研究院在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学位方向设有“汉画像石研究”,这个方向已经培养了一批研究生;本研究院在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学位方向设有“汉代音乐文学研究”。与文学院艺术学硕士点联合培养“汉代艺术与美学”方向研究生。与历史旅游学院硕士点共同培养“秦汉史”方向研究生。专业涉及到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美术学等学科,尤以汉代历史文化研究、汉文学研究、汉画像艺术研究为主,具有打通文史,多学科综合渗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优势与特色。学生发表汉文化研究的论文在50篇上下。汉画像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熊继涛申报的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目《汉画像与民俗研究》获得立项。
        8.朱存明教授的学术著作《美的根源》在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得一等奖。
        9.正在组织力量设计汉文化研究院的网站,以扩大影响,有一个宣传阵地。
汉文化院刚成立不久,许多工作还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经费不足,成立到现在,学校给的办公经费仅仅2万元。有些想干的事无法落实。
        2.人手不够,院仅仅有半个编制,目前仅仅靠研究生帮助工作,时间久了会影响积极性。
        3.因为约得稿子迟迟不来,影响《汉文化丛刊》的尽快出版。
希望学校加大投入,帮助我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使汉文化研究院尽快成长起来。
        我们相信,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汉文化研究院的工作做好。使汉文化研究院不仅为我校汉文化研究搭建人才、信息与科研平台,也为我校汉文化研究服务于地方,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提供有力支撑的科研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 
汉文化研究院
                             200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