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介
发布时间: 2009-02-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介绍
 
  项目主持人:朱存明 徐州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立项时间: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号:03BZX060
  项目名称: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
  项目完成时间:2007年4月
  资助经费:80000元
  结题时间(以证书发放时间为准):2008年1月
  项目内容:汉画像包括汉画像石、砖、壁画、帛画等的图像资料。对汉画像的著录始于宋代,民国以前,主要在金石学中得到研究。19世纪中叶以来,汉画像逐渐得到考古学界和美术史界的重视与研究。本课题,是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从学科上来讲,本课题是一种美学的研究,课题着重对汉画像石图像作美学分析,研究汉画像石中的符号系统的象征世界所表现的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着眼点在汉画像的表征功能和意义世界的探讨。通过此研究,我们要从理论上揭示汉代象征符号系统的能指与所指,排列出汉画像的象征谱系,从而探讨汉民族审美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结构和众多母题和类型的结构模式,分析汉画像叙事语言的语法形式。汉画像不仅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当时中国人审美观念的象征表现。这种审美观念带有汉代人意识形态的性质,它以符号的方式,在汉代的视觉图像中得到象征性的表现。作为刻画在祠堂、坟墓、石棺、石阙或帛上的图像,系统地表现了汉代人对宇宙、时空、生死、人鬼、仙妖等的审美观念。天地人等都在一个大的象征系统中得到符号的呈现。本研究在理论上提出并详细论证汉代宇宙象征主义的审美观念。
  本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汉画像与中国传统文化。2、汉画像象征的谱系。3、汉画像的地方性特征的意义。4、汉画像中儒、道、释图像的审美分析。5、汉画像中、动植物、人造物、虚拟神怪的象征符号。6、汉画像中抽象图案的象征意义。7、汉画像中谶讳图像的文化分析。8、汉画像对宇宙、时空、四方的符号表达。9、汉画像中仙界与审美理想分析。10、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本课题立项以来,按课题设计进行了研究,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资料方面,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田野调查。03年的下半年到05年,详细考察了河南、山东、安徽、四川等省的汉画像艺术,具体的有:徐州、南阳、郑州、洛阳、淮北、曲阜、邹城、滕州、济宁、枣庄、临沂、苍山、邳州、睢宁、新沂、连云港、泗阳、泗洪、许昌、平顶山、榆林、成都、重庆等地的汉画像艺术。一方面参观专业博物馆,另一方面去汉墓实地考察,还从民间搜集散见的资料,用数码相机把图像资料拍摄下来,输入电脑进行分类,目前收集有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汉画像照片一万余种。收集汉画像拓片600种;汉画像著录与专著50多种。在掌握资料的前提下,本课题研究汉画像的审美观念。这是一种理论的研究,也是一种历史的研究。我们遵循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确定汉化画像石的图像志,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哲学、美学、神话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分析其象征世界所表现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我们采用考古资料和汉代文献资料,加上现代人类学的新的理论支点“三重证据法”来揭示汉代人图像中表现的审美观念。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多方面的,在方法上,我们吸收视觉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把汉代的图像与汉代的话语进行比较,把图像资料与文字结合起来进行审美的文化分析,突破单纯美术图像的和文学话语的研究,从视觉文化的整体上把握汉民族的审美观念。在内容上,根据我们对此选题的前期研究成果,我们将提出并详细论证汉代宇宙象征主义的审美观念。
  目前,已经在核心期刊如《文艺研究》、《民族艺术》、《中国美学》、《美学与艺术评论》上发表论文14篇。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汉画像的象征世界》。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图像生存——汉画像田野考察散论》。成果受到好评,《民族艺术》2004年发表有该刊主编对作者的访谈录《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上海的《文汇读书周报》发表有《追踪汉画像的足迹——评朱存明的新著<汉画像的象征世界>》(2005-9-9),2005年《汉画像的象征世界》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汉画像的象征世界》获中国汉画学会著述“学会奖”论著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目前的研究正在进一步的深入,正在写作汉画像所表现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部分,争取今年年底出版。

 
已经发表的论文:
 
1《汉画像石艺术中的死亡幻境》,载《重庆文艺》2002年第一期。
2《铸鼎象物与汉画像的渊源》,载《民族艺术》2002年第四期。
3《汉画像与中国文化导论》,载《审美文化研究》创刊号,2002年。
4《汉代墓室图像的象征主义研究》,载《民族艺术》2003年第一期。
5《汉代祠堂画像的象征主义研究》,载《民族艺术》2003年第二期。
6《汉代棺椁画像的象征模式》,载《民族艺术》2003年第四期。
7《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访谈录),载《民族艺术》2004年第一期字。
8《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现代意义》《美与时代》2005年1下 期。
9《四川棺椁画像的象征研究》《民族艺术》2004年4期。
10《汉画像与中国文化研究导论》《美学与艺术评论》第七集,2004年10月。
11《汉画像田野调查散记》《文景》2004年第12期。
12《汉画像的宇宙象征主义研究》《文艺研究》2005年9期;人大复印《美学》2005年12期。
13《汉画像艺术研究的现代意义》《艺术学》第3卷,第1册,学林出版社 2006年版。
14《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与符号学方法》《艺术与科学》第三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15《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载《汉画研究——中国汉画学会年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汉画像研究方法的历史嬗变》载《文化关照与审美阐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汉代美学与汉画像艺术》,《中国美术研究》2007年第二期。
18《中国美学史书写的现代转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1期。
19《汉画像研究范式的历史转型——金石学与考古学式的研究》,载《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20《汉画像研究范式的历史转型——美术学与文化学式的研究》,载《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9。
21《论汉代的谶纬美学观》《先秦两汉学术》2007年3月(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系)
22《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族性》《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23《中国汉画学会第11届年会综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4《汉代谶纬美学简论》《美学》2008 年版,南京出版社。
 
出版著作:
 
1《汉画像的象征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2《美的根源——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3《图像生存——汉画像艺术散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美术考古与艺术美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